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34篇
  免费   942篇
  国内免费   1966篇
林业   612篇
农学   1508篇
基础科学   519篇
  5735篇
综合类   6308篇
农作物   1192篇
水产渔业   514篇
畜牧兽医   1288篇
园艺   289篇
植物保护   577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416篇
  2022年   680篇
  2021年   723篇
  2020年   771篇
  2019年   760篇
  2018年   653篇
  2017年   934篇
  2016年   1064篇
  2015年   803篇
  2014年   856篇
  2013年   1362篇
  2012年   1409篇
  2011年   1139篇
  2010年   887篇
  2009年   874篇
  2008年   646篇
  2007年   741篇
  2006年   626篇
  2005年   513篇
  2004年   389篇
  2003年   301篇
  2002年   232篇
  2001年   212篇
  2000年   177篇
  1999年   160篇
  1998年   135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128篇
  1995年   127篇
  1994年   93篇
  1993年   104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98 毫秒
51.
土壤中氮营养斑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营养斑(nutrient patch)在土壤中是普遍存在的。从70年代以来,国外就通过各种模拟方式对土壤中营养斑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尤其以对氮营养斑研究居多。研究表明:氮营养斑对新生根系的繁殖影响较为明显,但不同植物反应不一样,影响机理还不很清楚。营养斑也是生物活性较强、种群数量较多区域,在养分循环体系中起着特殊作用。营养斑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性质可能有很大的影响,但这方面的研究很欠缺。本文主要对土壤中氮营养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2.
红肉脐橙(Citrus sinensis L.)果肉中特征色素提取方法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娟  邓秀新 《果树学报》2002,19(4):223-226
红肉脐橙是目前为止惟一果肉呈粉红色或红色的脐橙,其呈色色素尚未见报道。为深入研究其果肉中特征色素的构成及在果实生长发育和贮存过程中色素含量的变化,本研究在对该色素初步定性的基础上对提取方法进行了探索。在分析红肉脐橙果肉中色素萃取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时发现,该色素有类胡萝卜素的特征吸收峰,将萃取液进行薄层层析则进一步证实其内含有番茄红素。在色素提取的前处理方式上,本研究认为冷冻干燥样品的浸提效果较真空干燥的样品稳定(变异系数小),且浸提率相差无几,所以选择冷冻干燥作为合适的样品前处理方式。色素浸提条件的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浸提条件为50℃、1.5h内浸提4次,浸提的料液比为1:60。此外,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浸提料液比和浸提次数对浸提率都有显著影响,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浸提温度,最佳温度为50℃,随温度降低浸提率显著降低。其次是侵提时间的长短,最佳浸提时间为1.5h,延长或缩短0.5h都会使浸提率下降。浸提次数对浸提率的影响是最小的。  相似文献   
53.
乳猪小肠内葡萄糖的分布状况既与饲料的碳水化合物种类和数量相关,也与小肠的不同部位相关,十二指肠段和空肠段分别是乳糖、淀粉类碳水化合物分解和葡萄糖吸收的主要部位血糖浓度离肝脏越远含量越低,而与饲料中糖类含量的多少无关。  相似文献   
54.
猕猴桃果实成熟前补钙对果实含钙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猕猴桃果实成熟前用喷叶法和喷果法补钙,可显著提高果实中的钙含量。喷叶较喷果效果好。用Ca(NO3)2喷叶,比用CaCl2处理效果好,差异显著。而果实对CaCl2和Ca(NO3)2的吸收选择性差异不显著。经补钙处理的果实采后进行贮藏效果观察发现:用Ca(NO3)2喷叶处理的果实贮藏性较好,用其喷果处理次之;用CaCl2喷果和喷叶处理的果实贮至28天软果率均达到90%。  相似文献   
55.
以间套作小麦玉米、单作小麦和单作玉米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素水平对单作和间套作小麦玉米叶片叶绿素及品质的影响。主要结果为:在同一施氮水平下,间套作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大于相应单作;单作和间套作小麦开花期旗叶叶绿素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沉淀值之间都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960*,0.948*,0.968*,0.957*)。在相同施氮水平下,单作玉米叶绿素含量高于相应间套作玉米;单作和间套作玉米孕穗期叶绿素含量与其蛋白质含量之间也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861*和0.870*)。  相似文献   
56.
对天水小陇山锐齿栎群落不同演替阶段土壤全N含量进行了分析 ,探讨了土壤全N与群落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随发育阶段土壤全N含量呈稳定的变化趋势。发育中期 ,随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的增加 ,全N含量呈“V”型变化趋势 ,随丰富度指数增加 ,全N含量呈逐渐减小趋势 ;发育后期 ,随着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的增加 ,全N呈逐渐增加趋势 ,随着均匀度的增加 ,全N变化不明显 ;发育末期 ,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趋于稳定 ,土壤全N含量不稳定 ,随丰富度指数的升高 ,全N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57.
贺兰山西坡不同海拔梯度草地土壤氮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阿拉善左旗境内贺兰山中段(西坡)及山前地带不同海拔下的草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海拔梯度下草地土壤全氮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植被特征和土壤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全氮含量随海拔的降低而逐渐降低,在典型草原中沿土壤垂直剖面依次降低,在高寒草甸、荒漠化草原和草原化荒漠0~20与20~40 cm土层中差异不显著,但高于40~60 cm土层.在海拔1 360~1 380 m草原化荒漠的5个样地上,由于放牧利用程度和植被类型的不同,0~20 cm土层土壤氮的含量变幅在0.022 8%~0.034 7%.0~20,20~40和40~60 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与年降水量、植被盖度、草地生产力、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含量和<0.05 mm颗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年均温、土壤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P<0.001).偏相关分析显示,影响0~20 cm土层全氮(TN)含量最主要的因素是植被盖度(C)和年降水量(AP),相关方程是TN%=0.002 040 C 0.000 585 AP-0.076 800;而影响20~40 cm土层全氮含量的最主要因素是草地生产力(B),与土壤全氮回归方程为TN%=0.001 6 B 0.024 7.而各环境因素中影响土壤全氮含量最主要的因素,0~20 cm土层为土壤有机碳和年降水量,20~40 cm土层主要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相似文献   
58.
以草地早熟禾的3个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高低光照下不同的施氮水平对植株体内碳氮代谢的影响。对可溶性糖和硝酸还原酶的含量测定结果显示:高低光强下早熟禾的氮素同化能力均随着氮水平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碳代谢的中间产物可溶性糖随着氮水平的升高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高低光下糖的含量随着氮水平的升高其品种间差异逐渐减小;在低氮条件下,植物的氮素同化能力较弱,光合碳代谢相对较强,糖含量较高,随着氮水平的增大,光合产物逐渐流向氮素代谢,硝酸还原酶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59.
光照和褪黑激素对内蒙古绒山羊氮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氮分配的角度研究了光照和褪黑激素对内蒙古白绒山羊营养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时间和埋植褪黑激素显著影响绒山羊体内氮物质分配,短光照或埋植褪黑激素显著提高绒山羊血液中的褪黑激素水平,并使其他相关激素如催乳素(PRL)、胰岛素(INS)、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IGF-I)、瘦素(LEP)的含量发生显著变化,结果使毛绒氮的沉积增加,体氮的沉积减少。短光照条件下毛绒氮和体氮的沉积分别为33.7%±0.64%和66.3%±0.64%;而长光照条件下则减少毛绒氮的分配量,增加体氮分配量,毛绒氮和体氮的沉积分别为23.6%±0.46%和76.4%±0.46%。短光照和褪黑激素之间有强烈的互作效应,短光照埋植褪黑激素组毛绒氮和体氮的分配比例分别为36.1%±0.79%和63.9%±0.79%。试验期绒山羊的产绒量平均增加(338.83±72)g,比普通绒山羊提高73.86%,新生羊绒的品质符合纺织工业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60.
为了解牧草间作对作物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以及为不同牧草优化配置、豆科和禾本科牧草间作提高结氮量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间作对柱花草、扭黄茅和孔颖草的生物量和氮磷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柱花草生物固氮,对扭黄茅和孔颖草养分吸收和生长有促进作用,与柱花草间作后的扭黄茅和孔颖草与禾本科牧草单作模式相比,能获得高的养分吸收量和产量。与各自单作对比,间作体系中的禾本科牧草生物量高于单作0.06%和26.78%;与柱花草单作对比,两个间作体系中的柱花草生物量低于单作9.70%和12.83%。扭黄茅与柱花草间作后,对氮磷的吸收量高于单作扭黄茅24.26%和35.18%,对氮磷的吸收量高于单作孔颖草40.64%和47.50%。相对于单作而言,柱花草分别与扭黄茅和孔颖草间作,对氮吸收量分别降低8.31%和28.94%,磷吸收量分别降低3.56%和20.58%。而且两种间作模式当量比均大于1,具有间作优势;柱花草/扭黄茅间作系统生产力、种间竞争能力高于柱花草/孔颖草,具有产量优势。在株行距为50 cm种植密度下,间作体系中禾本科牧草生长旺盛,柱花草的生长受到抑制,在与两个禾本科牧草间作中为弱竞争作物。结果表明,在合理的种植密度下,适合的牧草配置能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促进种间有益作用,提高单位面积牧草产量和禾本科牧草氮磷的吸收,有利于改善牧草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